两年的时光转瞬即逝,自从我退休后,在老年大学的太极拳课程中,开始了一段新的修行旅程。如今,正值老年大学的暑期假期,这段悠闲的时光让我有机会进行自我沉淀,整理我在太极拳学习中的所感所悟。这不仅是对自身学习的系统梳理,更是巩固记忆的绝佳时机。
在我日常的公园漫步中,时常能见到正在练习太极的身影。然而,尽管参与者众多,真正能够练就整劲的却寥寥无几。大多数练习者的动作往往是手与脚各自独立,身体失去灵活性,如同木偶般僵硬,更遑论练出那种相互呼应的和谐整劲。
回想起老师教导的每一个动作,身心合一、内外协调,力量充盈而流畅,是与那些在公园中孤立练拳者截然不同的境界。经过这两年的不断练习,我对如何习得整劲的理解愈加深刻,总结为以下五个方面:
首先是身法。保持身体的中正与放松是关键,颈部、面部、肩部及胸腹等部位应尽量放松。想象着头顶一根丝线悄然拉起,百会与尾闾间形成的一条直线需贯穿每一招式。当斜行时,尽管身体略微倾斜,百会与尾闾仍应保持直线。老师常常强调,保持肩部下沉,肘部自然垂放,手臂微弯,手腕灵活,手指自然伸展。在头部的引领下,形成上下对拔的劲道,伴随开臂开胸开背的力量,便可体会到那种“拔背”的畅快。
展开剩余55%其次是步法。在前进时,应以脚跟先着地,再逐步用脚掌贴地,后腿发力将劲力传至前腿;后退时,脚掌先触地,臀部随之后移,以保持重心的稳定。左右移动时,腰部应作为轴心,带动肩膀和胯部的协调转动。每次在搂膝拗步时,劲力从脚底出发,经腿、腰、手臂传至掌根,若有人从前方推你,你应能够感受到力量层层传递,形成一条连贯的整劲。
第三是腰胯的作用。腰胯是整劲的核心所在,仿佛车轴般主导着四肢的运动。杨澄莆先生曾言,“腰如车轴,四肢如车轮”,这正是对太极拳灵魂的诠释。无论是前进还是后退,腰胯都需灵活地推送或牵拉;在左右移动时则需适当扭转,以此来感受腰胯在劲力传导中的主宰地位。
接下来的要素是关节。我们应遵循“根在脚,发于腿,主宰于腰,形于手指”的原则。在发力时保持关节的灵活和放松,使劲力顺畅流通。外三合的原则确保肩与胯、肘与膝、手与脚相互呼应,而明三节的概念则指出,梢节引动,中节随动,根节催动,实现全身的协调。
最后是放松与协调。确保全身放松,尤其是关节部位,是保持劲力从脚传至手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。唯有时时刻刻将这五个方面融入到太极拳的练习中,才能在不断的体会中逐步领悟整劲的真谛。当你捕捉到全身协调的感觉时,便可算是踏入太极拳的门槛。修炼的境界将随之提升,身心的气血也将达到和谐,进而享受健康养生的丰硕成果。
发布于:福建省散户配资网站找加杠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